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钱苏晚 梁亮
区域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生产力和竞争力,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2022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之一的杭州市西湖区,是如何通过法治建设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下一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8月4日,杭州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了西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提高审议质量,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深耕式”调研、“清单式”建议、“闭环式”督查,在调查研究、问题剖析、对策建议等环节上下功夫。区委书记带领区政府相关部门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面对面,一起研究探寻“法护营商”的“西湖方案”。
会议现场 张闻涛 摄
守护企业发展的“底气”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服务员,事事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今年以来,西湖区全面升级西湖营商环境2.0版。其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压舱石”。
比如2023年6月,西湖区《关于在涉企行政执法中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的指导意见》顺利出台,第一批涉及8个领域147项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公布实施。西湖区检察院作为“全省率先开展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于2023年4月出台了《西湖区企业数据合规指引》,探索在本区的企业合规案件中释放司法“温度”。
通过报告,人大代表们了解到,西湖区委区政府、区两院在守护西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西湖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总体很高,各项工作与指标均列全省前茅,企业的满意度总体较高。”参加审议的代表们表示。
直面法护营商的“痛点”
“司法保障、执法规范、服务体系”,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唐建瑛在专题审议调研报告中直指要害,点出了西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三方面“弱项”以及案件办理质效、“办理破产”和“执行合同”指标、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9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提出了8项整改措施和建议。
“这个调研报告从起草到定稿历时3个多月。”唐建瑛告诉潮新闻记者,调研组先后走访了12家职能部门、20余家辖区企业,召开了民营企业、镇街、平台及法律界专家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4次。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再次分赴11个镇街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开展意见征集,力求综合全面反映民情民意,提出高质量、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根据调研报告提出的9方面问题,审议前再次与职能部门主动对接沟通,确保每条建议都能够明确整改单位及职责,调研报告中的建议目标明确、责任清晰。
此次审议还采取了“线上图文直播”的方式,与全体人大代表实时互动,共有60名人大代表参与线上讨论,提出意见建议100余条。
有监督有回应
7位参与审议前调研的人大代表,分别围绕规范文明执法、企业合规指导、信用修复等不同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建议。西湖区两院、发改、公安等部门,均给予了现场回应。
发言的褚跃明代表是企业家,他还有一重身份——“西湖区营商环境体验官”。经过调研,他发现企业对预防性企业合规工作都有迫切的需求,西湖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突破,下一步还大有可为。他表示:“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努力,更需要全局发力,公检法司应主动参与,提前介入,持续跟踪,指导并督促企业少走弯路,少出差错,守住底线。”
“我们将探索建立涉企控告申诉‘绿色通道’和快速处理机制。”西湖区检察院的负责同志这样回应褚跃明代表的建议。
王全明代表在发言中指出,提高企业的“获得感”至关重要,“法院案多人少情况下,诉源治理、社会综合治理就变得更加重要,这几年西湖区做了很多努力,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纠纷发展的需求,需要创新新路径。”
王全明代表建议,要打造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西湖样本”,把握最高法院和司法部指定杭州作为试点律师参与市场化调解的契机,充分发挥好西湖区近2800名律师的法律服务资源优势,将法律行业的力量联合起来、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到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中来,将纠纷化解在初期、前期,提高经济纠纷化解的速度和效率。
西湖区法院负责人回应表示,“王全明代表点出了当前法院工作的痛点和难点。西湖区法院目前正在推动构建‘法院+工商联+N’的多元解纷新模式,联动更多专业力量,促进‘市场纠纷市场解’。”
审议结束后,西湖区人大还将持续开展跟踪监督,逐一听取各部门对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让建议落地,让承诺落实,确保审议成果转化为实际效果,助力打造西湖营商环境2.0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